三大主导产业,涉及面广、带动性大,是海南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重要引擎。
“十三五”期间,海南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迅速,亮点突出,成为我省经济稳步的增长重要支撑。
2019年,我省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8311.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43.5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57.8亿元,突破千亿大关,分别比“十二五”期末(2015年)增长56%、136%、85%,提前完成“十三五”时期规划目标。2019年末,海南旅游业对全省国民经济直接贡献率和综合贡献率分别达到11.92%和27.97%。
2020年,海南统筹开展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及时出台“振兴旅游业三十条”, 迅速恢复国内旅游宣传促销,旅游经济强劲复苏。初步预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60亿元,旅游恢复情况成为全国最好的地区之一。
“十三五”期间,全省共签约旅游项目65个,协议投资额1802.96亿元,目前已竣工(运营)项目5个,在建项目18个,正在推进的项目42个。引入德国途易、嘉年华集团、地中海俱乐部等世界著名旅游集团入驻海南。吸引中旅集团、携程集团、同程集团等14家中国旅游企业20强企业进驻海南。三亚亚特兰蒂斯、三亚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海口长影100、观澜湖北京街等旅游综合体相继开业。海南成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旅游+”融合发展效应不断显现。
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创新主体,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水平发展的要求。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到838家,同比增长48.1%。超额完成了预定目标。到2021年一季度,高新技术企业可超过1000家。高新技术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1.0亿元,同比增长9.9%。
“十三五”期间,海口、三亚、澄迈、洋浦、儋州、陵水、定安、琼海、东方等地都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大幅度增长,昌江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从0到6的跨越,白沙县认定2家高企、屯昌认定1家高企,成功“脱零”。
“十三五”期间,海南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台健康产业规划,并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为抓手,稳步推进“一核两极三区”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2016至2019年,医疗健康产业增加值由101.61亿元增长到169.22亿元,GDP占比由2.5%上升为3.2%;2020年,在疫情的冲击下,前三季度医疗健康产业增加值114.71亿元。
一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确保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更公平、更便利地参与我省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二是推动制度集成创新。在乐城先行区试点卫生、药监“二合一”监管,在牢牢守住医疗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探索医药监管新模式,逐步形成体系化、规范化,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
三是以自贸港建设为契机,聚焦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定位,高水平发展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将其打造成为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的重要载体。
“十三五”时期,海南互联网产业呈现快速地增长态势,到2020年底,海南互联网产业营收规模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成绩喜人。
为更好服务于自贸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加快发展以互联网产业为核心的数字化的经济,充分的发挥信息技术“赋值、赋能、赋智”作用,按照产城融合的模式,逐步推动互联网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差异化的发展,在“三年成型五年成势”超额实现千亿目标的基础上,再利用五年时间推动互联网产业规模连续翻番,力争2022年迈过2000亿元,2025年突破4000亿元。
“十三五”期间,我省在逐步推动海南金融业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推动投融资便利化方面取得的显著突破,主要体现为三个“越来越”。
一是渠道越来越畅通,海南首支QFLP基金——交银国际科创盛兴QFLP股权互助基金已成功落地,吸引外资近1亿美元,QDLP境外投资试点获批,试点额度为50亿美元。
二是流量越来越充沛,截至2020年12月末,我省离岸新型国际贸易收支累计已超18亿美元,约为上年全年收支总额(约1.6亿美元)的11倍。
三是平台越来越齐全,目前,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国际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和三亚国际资产交易中心等4家交易场所已开业,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已获省政府批复同意,产权、股权和大宗商品等交易场所建设正在全力推进。